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双十一”来临,天津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携手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共同举办了“2022网络消费维权之夜”,现场曝光了六个网络消费维权案例,涉及日用百货、酒水销售、电子产品、家装维修、快递运输等多个消费领域,颇受各方关注。
活动现场公布了一些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却维权无门的案例。天津市民时先生从天猫平台 “品晟旗舰店”购买了一款户外电源在家中充电时却突发爆燃,老两口躲闪不及,均被严重烧伤,送入医院急诊的当晚,就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因为全身60%二三度烧伤,时先生的爱人至今仍在ICU病房接受监护治疗。然而爆炸事故发生两个月,商家已经完全失联,而天猫平台也处于沉默的状态,售后通道不通畅,时先生一家的维权还在艰难进行中。
对此,专家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事实上,不断追寻真正的生产商,本就不是消费者该承担的责任。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网络平台还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网络直播售假屡见不鲜,短视频广告暗藏“陷阱”,快递包裹丢失如何索赔?这些眼下常见的消费场景中,频频出现各种“坑”,让消费者在维权时处处受阻。
活动现场,京津冀三地消协相关负责人针对网络平台管理责任不到位、商业营销行为不规范、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维权通道不顺畅等诸多问题,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受理调解网络消费投诉协作机制”,为消费者打造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易环境。
为积极受理网络消费投诉,调解化解网络消费纠纷,推进网络消费投诉调解规范化、便利化、长效化,全方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特建立起受理调解网络消费投诉协作机制。
通过建立调解人才共享机制、纠纷调解联动机制、信息交流预警机制、典型案例会商机制、工作运行轮值机制等,持续推动三地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